測血壓,比起選擇左右臂,做對這些更重要!
高血壓病是一種世界性的常見病、多發病,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?!翱刂聘哐獕骸北涣袨榻衲晔澜缧l生日宣傳主題,“世界高血壓日”,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,“南疾人”跟您聊聊測血壓那些事。
老吳一次在買菜回家的路上突感頭暈得厲害,差點暈倒在地,去到醫院檢查,發現血壓竟高達160/100mmHg,醫生要求他,在家里備個血壓計,隨時監測自己的血壓。
第一次在家量血壓,老吳發現左手和右手的數值不一樣,于是很疑惑,到底以哪個為準呢?其實有這種疑問的人,肯定不在少數。測血壓這件事看似簡單,其實門道不少,規律、正確地監測,對高血壓防治極為重要。
權威指南是這樣推薦的
理論上,人體的右手肱動脈來自頭臂干分支,左手肱動脈來自左鎖骨下動脈,盡管頭臂干和左鎖骨下動脈都來源于主動脈,但頭臂干是主動脈的大分支,因此右肱動脈的血壓往往要比左肱動脈高。權威的《診斷學》給出的標準推薦是測右手手臂血壓。
從解剖學上看,血液從心臟到左肱動脈的距離,比到右肱動脈要近一點,因此,左上臂血壓比右上臂高,似乎也合情合理。
權威指南推薦:第一次測量血壓時,應測量雙上肢的診室血壓,當兩側數值不一樣時,選擇血壓較高的一側上肢,作為日后測量的固定手臂。
總體來說,左右手臂的血壓差異并不大,任何一個健康人的兩上肢血壓都可能存在5~10 毫米汞柱的差異,如果兩側血壓測量值差值過大(超過10mmHg,尤其是超過20mmHg),有可能是病理狀態,應及時就醫查明病因。
比起選擇左右臂,其實做對這些更重要
現在很多人家里都備有血壓計,但不意味著人人都會測血壓。設備、測量時間、測量體位等,都會影響血壓值。在家測血壓時,做對這些事情比選擇左右臂更重要。
一、設備
1.首選上臂式
選對血壓計是家庭自測血壓的第一步,上臂式血壓計的優勢在于,袖帶壓迫的是上臂的肱動脈,且量血壓的胳膊處能輕易做到與心臟平行。
2.袖帶與氣囊大小要合適
在你購買血壓計前,測量你的上臂圍,然后選擇一臺袖帶尺寸合適的血壓計。在測量血壓時,找準位置非常重要,避免氣囊太緊或太松,這樣得出來的血壓數值,才更具臨床價值。
二、體位
每次采取相同的體位,最好坐著量
測血壓時,可以選擇坐位或者臥位,下次再測量時選擇與上次相同的體位。無行動障礙者,最好選擇坐位,選有靠背的椅子,在椅子上放松休息至少5分鐘后再測。測量的關鍵是,身體坐直,袖帶中心與心臟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,兩腿放松,自然落地。
需要提醒的是,在給臥床患者測血壓時,要么讓他們坐在床上,要么平躺著,不能半躺著。
三、時間
每天同一時間且在吃降壓藥前測
由于血壓呈波動狀態,不同時間測量血壓,其數值往往會有偏差,所以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測量血壓很重要,且一定要在吃降壓藥前測,這樣才能真實反映藥物療效,甚至比吃完藥去醫院測更準確。
測血壓前30分鐘內不喝濃茶、咖啡,不吸煙、飲酒,也避免憋尿;測量之前靜坐5分鐘,避免劇烈運動。血壓一般早高晚低,早晚各測一回能對血壓有較全面的了解。早上測時,應選擇在起床后30~60分鐘,此時已上完廁所排空膀胱,簡單活動后,人也從睡眠中逐漸清醒。晚上測時,建議在吃完飯、服完藥,快入睡時進行。
四、頻率
穩定后一周一次
不同的人需要檢測血壓的頻率不同。
●初診患者、正在調藥或血壓處于波動期的高血壓患者,每天早晚各測一次血壓,連續測5~7天即可,這能為醫生調整方案提供幫助;
●血壓控制較平穩的患者,一周只需測量其中一天的早晚血壓值;
●健康人群一年測1~2次血壓即可。
當出現頭暈、頭痛等不適時,建議增加測量次數,以便知道到底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引起的。
五、取值
后兩次的平均數
一般建議,測血壓時,每回測3次,每次間隔1~2分鐘。由于第一次的血壓值多數情況下偏高,建議去掉,取后兩次的平均值。
六、記錄
時間、脈搏別落下
一份好的血壓記錄,能讓醫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血壓變化情況,并據此調整方案。具體內容應包括:測量日期和時間、收縮壓、舒張壓、脈搏,如果有特殊情況下(如頭暈)的血壓值,也應記錄。下次就診時,可提供給醫生做參考。
供稿:進賢縣疾控中心
- 上一篇:酷暑將至,疫情未散,這個夏天我們還能開著空調吃西瓜么? 2020/7/2
- 下一篇:使用空調致33人發熱! 這份疫期空調使用指南送給你 2020/7/2